只欲问途何有乡

出自宋代王灼的《和荣安中二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yù wèn tú hé yǒu xiā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醉来不入少年场,只欲问途何有乡
耽酒玉川贫彻骨,倾空将鼻观到糟床。
()
少年场,问途,彻骨,倾空,鼻观

《和荣安中二绝》是宋代诗人王灼所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醉来不入少年场,
酒醉之后,我不再参与年轻人的嬉闹场所,
只欲问途何有乡。
我只想询问,前方的道路通向何处,是否有我故乡的方向。

耽酒玉川贫彻骨,
沉迷于酒色之中,我一贫如洗,内心深受折磨,
倾空将鼻观到糟床。
我倾空将鼻子伸进酒坛中,观察底部的残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饱含忧伤的语气表达了作者的心境。诗人在醉酒之后,不再沉浸于年轻人的欢愉场所,而是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归宿。他感到自己的境况贫困而悲凉,酒精的依赖使他身心俱疲,他甚至不惜将鼻子伸进酒坛,以观察底部的残渣。这种行为象征着诗人对人生的绝望和对自身的自责。

诗中的“少年场”暗示了年轻人的轻狂和无忧无虑,与诗人的痛苦心境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探问“途何有乡”,表明他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道人生的归宿在哪里。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和迷茫,对生活的困顿和无奈产生了深深的感叹。

整首诗以简练而凄美的语言,通过诗人内心的痛苦和迷茫,向读者传达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人的孤独和苦闷情感通过诗词的表达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给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感受。

总之,《和荣安中二绝》是一首富有忧伤情感的诗词,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展示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凄美的语言,引人深思,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王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