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同一兀

出自宋代王灼的《游云灵观》,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shì tóng yī w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兹山虽特起,远窥殊未豪。
三休出云际,始知盘踞高。
大江分一线。
众峰环千遭。
溪谷粗可辨,绿树皆蓬蒿。
羽衣何年来,钓取海上鳌。
盛衰伸臂顷,古屋风颾颾。
元和有遗刻,双旌挟时髦。
想见饮清旷,秀句含春醪。
万世同一兀,名字空嘈嘈。
吾其炼仙骨,玉京摘蟠桃。
()
窥殊,云际,盘踞,大江,一线,众峰

《游云灵观》是宋代王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中的“兹山虽特起,远窥殊未豪”描述了作者身处的山峰虽然高耸,但远远望去并不峻峭壮丽。这句诗意呼应了人们常常在远处看到的景色与近处的真实景象之间的差距,强调了从远处观察事物的局限性。

接下来的“三休出云际,始知盘踞高”表达了作者攀登山峰的过程,通过云雾的升腾,才逐渐认识到自己身处高处。这里的“盘踞高”可以理解为在高处俯瞰,意味着对事物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诗词中的“大江分一线,众峰环千遭”描绘了江水和众多山峰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这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大江分隔成一线,众多山峰环绕,意味着人生中充满了各种曲折和起伏。

诗词中的“溪谷粗可辨,绿树皆蓬蒿”描绘了溪流和山谷的景象,以及茂密的绿树。这里的“粗可辨”表达了作者对景物的真实感知,没有过多的修饰,展现了朴素和自然之美。

下一句“羽衣何年来,钓取海上鳌”通过描写羽衣仙人的形象,表达了对仙境和超凡世界的向往。羽衣仙人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角色,以其飞行于云端和海上钓取神龟鳌的形象,象征着追求卓越和超越常人的精神。

诗词中的“盛衰伸臂顷,古屋风颾颾”表达了岁月的更迭和事物的变迁。通过古屋被风吹拂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更迭的感慨。

接下来的“元和有遗刻,双旌挟时髦”描述了元和年间的文化繁荣和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元和是北宋时期的一个时期,这里提到的“遗刻”指的是留下的石刻文物,“双旌”则指的是时髦的服饰和装饰品。通过这两句,诗人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中的“想见饮清旷,秀句含春醪”表达了对清旷和宁静环境的向往,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诗词的美妙。这里的“春醪”指的是清新的美酒,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诗句来传达出一种愉悦和欢乐的氛围。

最后两句“万世同一兀,名字空嘈嘈。吾其炼仙骨,玉京摘蟠桃”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名利的反思。诗人认为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的名字都会逐渐被遗忘,而个人的修行和追求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通过炼仙骨和摘取蟠桃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永恒生命和精神升华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游云灵观》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仙境和超凡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和名利的反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词展现了自然和人生的壮丽与哲理,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王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