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携稚子

出自宋代李弥逊的《春日杂咏九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ù xuān xié zhì zǐ,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渐欲抛书卷,行藏任转蓬。
负暄携稚子,抱良觅邻翁。
接叶犹妨径,拳芽未着丛。
主林真好事,为我结新红。
()
书卷,负暄,稚子,主林,真好事,新红

《春日杂咏九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日杂咏九首

渐欲抛书卷,行藏任转蓬。
诗意:诗人逐渐厌倦了读书,他的行踪像随风飘荡的蒲苇一样,自由自在。

负暄携稚子,抱良觅邻翁。
诗意:诗人背着太阳,带着年幼的孩子,四处寻找友好的邻居。

接叶犹妨径,拳芽未着丛。
诗意:树叶的覆盖阻碍了行径,嫩芽还未生长成丛。

主林真好事,为我结新红。
诗意:这片林地真是美好的事物,为我开出新的红花。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春日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对自由、家庭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在春日的午后,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解放,不再拘泥于书卷,而是随心所欲,行踪自由。他背负着温暖的阳光,带着孩子,寻找友好的邻居,表达了家庭的温馨和对邻里团结的向往。然而,行进的道路被树叶所遮挡,嫩芽还没有长成丛,这也让诗人感到有些不便。然而,诗人仍然对林地抱有美好的期待,期待它能为他带来新的红花,象征着生活中美好和喜悦的事物。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家庭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