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歌太平养性真

出自宋代邓肃的《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纪德十一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ù gē tài píng yǎng xìng zhē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三吴恶少飞绿耳,杀人如麻壅流水。
余风往往到七闽,鱼烂鸟惊父离子。
纷然回顾作流人,我侯正色聊一嗔。
坐使仓黄万老弱,复歌太平养性真
百弊纷纷俱杜绝,四境无虞安朴拙。
方信哲夫自成城,不须十仞坚削铁。
()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纪德十一首》是宋代邓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纪德十一首

三吴恶少飞绿耳,
杀人如麻壅流水。
余风往往到七闽,
鱼烂鸟惊父离子。
纷然回顾作流人,
我侯正色聊一嗔。
坐使仓黄万老弱,
复歌太平养性真。
百弊纷纷俱杜绝,
四境无虞安朴拙。
方信哲夫自成城,
不须十仞坚削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社会的现象和表达对时代风气的关切,展现了邓肃对社会道德和人伦关系的思考与呼唤。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和道德败坏的局面。"三吴"指的是吴地,"恶少飞绿耳"意指恶劣的年轻人,而"杀人如麻壅流水"则揭示了暴力行为的泛滥。

接下来的两句"余风往往到七闽,鱼烂鸟惊父离子"表达了邓肃对家庭和亲情的关切。他观察到人们的离散和家庭关系的破裂,以及这种现象对人们的精神造成的冲击。

接着,诗人回顾自己的人生,成为了一位漂泊的流浪者,他的心境变得凝重。他以"我侯"自称,表达了自己对时代风气的不满,以及对道德沦丧的担忧。

然而,邓肃并没有消极失望,而是呼唤太平盛世的到来,以实现人们的心灵安宁和道德重建。他希望通过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明的风尚,培养人们真实的本性,使社会回归纯朴与真实。

最后两句"百弊纷纷俱杜绝,四境无虞安朴拙。方信哲夫自成城,不须十仞坚削铁"表达了邓肃对于社会百弊的根除和安宁的向往。他相信只要社会能够杜绝各种弊端,人们都能够过上简朴而真实的生活,无需高大的城墙来保护自己。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表达了邓肃对时代风尚和道德伦理的思考与忧虑。诗中用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社会的黑暗面,同时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邓肃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邓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