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怀玉山

出自宋代曹勋的《空城雀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bù huái yù shān,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去年已生子,今年复生孙。
主人既昏乱,国破家亦焚。
宫馆变禾黍,万人无一存。
朝伏蓬蒿下,暮宿荆莽间。
岂不念俦侣,岂不怀玉山
俦侣高飞毙缯缴,玉山迢递多鹰鹯。
又不见咸阳三月火不灭,吴宫万户飞灰烟。
春鸿社燕尚烧死,况复黄口乏修翰。
喜无挟弹儿,空城姑所安。
()

空城雀二首

去年已生子,今年复生孙。
主人既昏乱,国破家亦焚。
宫馆变禾黍,万人无一存。
朝伏蓬蒿下,暮宿荆莽间。

岂不念俦侣,岂不怀玉山。
俦侣高飞毙缯缴,玉山迢递多鹰鹯。
又不见咸阳三月火不灭,吴宫万户飞灰烟。
春鸿社燕尚烧死,况复黄口乏修翰。

喜无挟弹儿,空城姑所安。

【译文】
去年我已生下儿子,今年又生下孙子。
国君既昏乱,国家被毁坏。
宫殿变为田地,人类无一幸存。
早晨躲避在野草丛下,夜晚宿营在茂密的丛林中。

难道不怀念我的朋友,难道不思念我心爱的玉山。
我的朋友们高飞而死,像丝绸被缠绕的尸体,而玉山则迢迢遥远,有许多鹰鹯飞翔其间。
而咸阳城里的大火至今未熄灭,吴宫万户飞扬着灰烟。
春天的鸿雁和社燕也被烧死,何况那些黄口少年缺乏修翰之才。

我虽然欣喜没有携带弹药的孩子,但是空荡的城池如何能安全。

【诗意与赏析】
《空城雀二首》是宋代曹勋的作品,通过描绘一个荒废的城市,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痛苦和对家国沦亡的忧伤之情。

诗中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战乱后的凄凉景象。透过主人已经失去理智、国家陷入混乱的描写,展现了无边的悲凉和绝望。宫殿变为禾黍田,万人却无一幸免,生活在草丛和茂密丛林中,无处安身。这种荒芜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心和对当时战乱带来的伤害的深刻感受。

诗中还通过提到朋友和玉山,揭示了作者对亲友和故土的思念之情。朋友们高飞而死,玉山则迢递遥远,有许多鹰鹯飞翔其中,衬托出战乱中个人情感的无奈和疏离感。咸阳城火未灭、吴宫成灰烟,表达了对国家毁灭的深深痛恨。而春天的鸿雁和社燕也被烧死,黄口少年缺乏修翰之才,暗示了文化教育的荒废,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关切。

最后两句“喜无挟弹儿,空城姑所安”,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携带武器的孩子的庆幸,同时也道出了空城中的安全与平静。这种安全却是建立在城池空荡、国家沦亡的基础上,是一种苦涩的无奈和讽刺。

整首诗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战乱时期的凄凉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战乱和国家沦亡带来的痛苦和忧伤之情。通过对个人和家国的失落与牵挂的描绘,诗中透露出对亲情、友情和文化教育的关怀,同时也呈现出对战争和动荡时局的深深反思与批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