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听松籁

出自宋代曹勋的《淮南行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ī jūn tīng sōng là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人去宫门寂,丹成宝鼎空。
砌下苔钱紫,庭中霜叶红。
思君听松籁,精魄上高穹。
()

《淮南行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情别绪的情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思索。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人去宫门寂,丹成宝鼎空。
砌下苔钱紫,庭中霜叶红。
思君听松籁,精魄上高穹。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表达了离别后的寂寥和思念之情,以及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宫门寂静无人,丹色的宝鼎成为空空的形象,象征着曾经的荣华富贵已成过去。石砌下的苔藓呈现出紫色,庭院中的霜叶却变得红艳,这种对比衬托出了时光的无情流转和变迁。

诗中的"思君听松籁,精魄上高穹"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情对远方的思念。诗人在思念之中,仿佛能够聆听到松树发出的悠扬之音,感受到自己的精魂上升至高远的天穹之上。这里的松树和天穹都是象征着高洁、坚贞和永恒,与诗人内心的追求和情感寄托相呼应。

整首诗词通过对离别、时光流转和思念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情感和思考,体现出宋代文人的诗性和情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