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蜡屐携筇杖

出自宋代胡寅的《和钟漕汝强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shí là jī xié qióng zhà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雾豹成文不厌深,喧卑何事竞翰音。
为言墨客夸三赋,那似仙翁振八吟。
欲继高踪其敢后,下看浮世岂须临。
何时蜡屐携筇杖,来拨衡云一万寻。
()
为言,墨客,仙翁,高踪,浮世,蜡屐,筇杖

《和钟漕汝强四首》是宋代胡寅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雾豹成文不厌深,
喧卑何事竞翰音。
为言墨客夸三赋,
那似仙翁振八吟。

欲继高踪其敢后,
下看浮世岂须临。
何时蜡屐携筇杖,
来拨衡云一万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世俗喧嚣的反思。作者以雾豹成文为比喻,表示文学作品的深奥和丰富性。他对那些争相炫耀文才的人表示疑问,认为他们只是在争夺虚名而已,与真正的文学境界相去甚远。作者将自己比作仙翁振八吟,表达了追求高尚文学的愿望和对真正才华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胡寅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以雾豹成文来形容文学作品的深邃,暗示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不会停止,永远不会厌倦。对于那些浮华世俗的竞争,他抱有怀疑和反思的态度,认为真正的文学艺术应当超越功利和虚名的追逐。他将自己比作仙翁振八吟,表达了对高尚文学创作的渴望和对真正才华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他希望有一天能够身着蜡屐,手持筇杖,来到高山之上,超越尘世的纷扰,与衡云相拨,达到心灵的宁静和升华。这种对自然和超凡境界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高尚生活和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世俗虚浮的反思,展示了他对高尚境界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胡寅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胡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