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咏新篇兴转悠

出自宋代胡寅的《和朱成伯》,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ěi yǒng xīn piān xìng zhuàn yō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劫劫官身未许收,江山到处发诗愁。
弃繻西上今将老,襆被东来又欲秋。
安得紫箫横鹤背,漫从清钓觅羊裘。
黄梅正作冥冥雨,每咏新篇兴转悠
()
官身,江山,弃繻,欲秋,安得,冥冥,新篇,转悠

《和朱成伯》是宋代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劫劫官身未许收,
江山到处发诗愁。
弃繻西上今将老,
襆被东来又欲秋。
安得紫箫横鹤背,
漫从清钓觅羊裘。
黄梅正作冥冥雨,
每咏新篇兴转悠。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胡寅的亲友朱成伯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劫劫官身未许收”直接表达了作者未能得志而感到失意的心情。诗人立志为官,但是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心中的苦闷和无奈通过“劫劫”这个形象化的描写得到了生动表现。

接下来的两句“江山到处发诗愁,弃繻西上今将老”,揭示了诗人对国家江山的忧虑和自己年岁的增长。他观察到江山的变化和动荡,内心感到忧虑和悲凉。而“弃繻西上”则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现实的厌倦,意味着他将放弃追求功名利禄。

诗的后两句“襆被东来又欲秋,安得紫箫横鹤背”以及“漫从清钓觅羊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襆被东来,意味着诗人渴望东行远离尘嚣,追求田园般的宁静和自由。诗中的紫箫、鹤背、清钓、羊裘等形象都代表着自然和宁静的生活,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自我。

最后两句“黄梅正作冥冥雨,每咏新篇兴转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情感和期待。黄梅时节,正值春雨绵长,意味着新的篇章将要涌现。诗人通过咏唱新篇,希望能够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让自己的情感得到转化和升华。

整首诗词以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通过对个人遭遇、国家沧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胡寅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胡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