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清秋欲暮天

出自宋代吴芾的《和天予孺子亭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èng zhí qīng qiū yù mù tiā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我来湖上访前贤,正值清秋欲暮天
十顷败荷欹浅水,千章古木锁寒烟。
遍寻陈迹俱亡矣,独立幽亭只黯然。
清德照人增我愧,暮年独未返林泉。
()
上访,前贤,正值,欲暮,浅水,寒烟,黯然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是宋代吴芾的作品。该诗描绘了诗人来到湖上寻访前贤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光的怀念和对自身未能达到理想境界的愧疚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来湖上访前贤,
正值清秋欲暮天。
十顷败荷欹浅水,
千章古木锁寒烟。
遍寻陈迹俱亡矣,
独立幽亭只黯然。
清德照人增我愧,
暮年独未返林泉。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畔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时光和前贤的怀念之情。诗人来到湖上,正值秋天将尽,天色渐暮。他看到荷花败落,倾斜在浅水中,古老的树木像锁住了寒烟。这些景象使诗人感到陈迹俱已消逝,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幽静的亭子里,心中充满了黯然之感。

诗人在湖畔的景色中,感慨自身的不足。他提到自己对前贤的寻访,却发现他们的痕迹早已消失。这使他感到愧疚,因为自己在清高的德行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诗人暮年仍未能回归到林泉之间,没有达到内心的愿望和理想境界。

整首诗以湖畔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寂静、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内心的懊悔。诗人通过与湖上的景色对比,抒发了自己心灵的孤寂和不满,反映了对过去时光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自责。这种情感上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情感的冲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吴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