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照清泚

出自宋代李石的《题三昧泉》,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ū yuè zhào qīng cǐ,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乳崖霜雪根,金地白莲蕊。
泉上碧眼师,秋月照清泚
玉籢开明镜,肝胆两冤鬼。
若为人面创,如以佛手洗。
遂解七国仇,化为三昧水。
我来愧尘缨,与世无愧喜。
平生一瓢心,属餍岂为己。
定知蜀山龙,云雨高卧里。
微丝出游戏,僧饭冰入齿。
灌溉丹穴深,窈窕沧海底。
人怨旱火焦,雷公费鞭箠。
请师拄杖头,搅山唤龙起。
()
乳崖,霜雪,碧眼师,明镜,肝胆,冤鬼,为人,面创,佛手

《题三昧泉》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乳崖霜雪根,金地白莲蕊。
在乳峰上结霜雪,金色的地上开放白莲。
这两句描绘了泉水源头泉眼周围的景色,以冰雪和莲花为象征,形容泉水的清澈纯净。

泉上碧眼师,秋月照清泚。
泉眼中有一位有着绿色眼睛的神秘人物,秋月照耀着清澈的泉水。
这两句描述了泉眼中的神秘人物和泉水被秋月照亮的情景,给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感觉。

玉籢开明镜,肝胆两冤鬼。
玉瑟撞击开启明镜,肝和胆两个怨鬼。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洞悉人心的境界,以及肝胆两个怨鬼的象征意义。

若为人面创,如以佛手洗。
如果有人脸上有伤口,就像用佛手洗净一样。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治愈、净化伤口的意象,暗示着泉水具有神奇的疗愈力量。

遂解七国仇,化为三昧水。
最终解除七国之间的仇恨,转化为三昧水。
这两句表达了泉水的神奇力量,它能解除人们之间的仇恨,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平静。

我来愧尘缨,与世无愧喜。
我来到这里,感到惭愧,与世无争而感到喜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泉水前的谦逊之情,以及在超脱尘世之后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

平生一瓢心,属餍岂为己。
一生只有一颗满足的心灵,难道是为了自己的满足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欲望的反思,呼唤人们以更高的境界看待自己的欲望和追求。

定知蜀山龙,云雨高卧里。
我深知蜀山之龙,它在云雨之中高高躺卧。
这两句描绘了蜀山的神秘和龙的高贵,以及它们与泉水之间的联系。

微丝出游戏,僧饭冰入齿。
微弱的水丝从泉眼中流出,僧人的饭菜像冰一样入口。
这两句表达了泉水的清凉和清洁,以及与僧人的生活相联系。

灌溉丹穴深,窈窕沧海底。
灌溉丹田深处,如同在沧海的深处。
这两句表达了泉水的滋润和灌溉的意义,以及其在人体内的神秘作用。

人怨旱火焦,雷公费鞭箠。
人们因旱灾而怨恨,雷公费力驱打鞭。
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于旱灾的抱怨和不满,以及期待神灵的干预。

请师拄杖头,搅山唤龙起。
请教师以拄杖敲击山头,以唤醒蛰伏的龙。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祈求神龙的场景,以及对于高人智慧和力量的仰望。

《题三昧泉》通过描绘泉水的景色、神秘人物和水的神奇力量,表达了对于心灵净化、和谐与治愈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金色的莲花、绿色的眼睛、明镜和肝胆冤鬼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神秘与内涵。诗人通过对泉水的赞美和自省,呼唤人们超越个人欲望,追求心灵的满足和与世无争的喜悦。整首诗意境高远,意蕴深邃,给读者带来一种超然物外、宁静祥和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李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