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虽未鼓

出自宋代李石的《閒居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āo wén suī wèi gǔ,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吠亩三番聘,林泉一客通。
君方借唇吻,我自惜头颅。
日月松偕老,江湖橘可奴。
昭文虽未鼓,洗耳即良图。
()
三番,一客通,唇吻,头颅,日月,松偕老,昭文,良图

《閒居二首》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閒居二首》

吠亩三番聘,
林泉一客通。
君方借唇吻,
我自惜头颅。
日月松偕老,
江湖橘可奴。
昭文虽未鼓,
洗耳即良图。

译文:
农夫经过三次拜访,
山林和泉水都是他的客人。
你借来吻我的嘴唇,
我却担心我的头颅。
日月与松树一同变老,
江湖与橘子都可奴役。
尽管文明之光尚未点燃,
洗耳恭听即是美好图景。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委婉而深远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在闲居中的心境和思考。诗人通过描述农夫与自然相融的生活和自己与他人的交往,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思考。首两句描述了农夫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农夫多次到田野间劳作,山林和泉水都成了他的亲近伙伴。接着,诗人以个人经历来反衬,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己头脑的保护。这种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同,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纷乱和矛盾。

接下来的两句将日月与松树、江湖与橘子进行了巧妙的对应,表达了时间与自然的相伴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松树代表了长久和坚韧,日月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与作者共同成长。江湖和橘子象征着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它们可以被驾驭和征服。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文明的渴望和追求。虽然昭文(指文明之光)尚未鼓动,但洗耳即良图,表明诗人愿意倾听并追寻美好的事物。这里的“洗耳”意味着净化心灵,摒弃杂念,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际关系和内心世界的思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对社会的期望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石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李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