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能打飞虫

出自宋代王之望的《杂诗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ī néng dǎ fēi chó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春蚕口吐丝,生人皆仰供。
蜘蛛丝满腹,祗能打飞虫
衣服与网罗,利害岂可同。
蚕生旬月老,蜘蛛无春冬。
蚕食惟草木,蜘蛛肉食丰。
蚕以茧自缚,蜘蛛挂青空。
蜘蛛有余毒,春蚕有余功。
受报乃如此,天理不可穷。
()
春蚕,吐丝,生人,蜘蛛丝,满腹,飞虫,衣服,利害,岂可,蜘蛛

《杂诗四首》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作品。这首诗以春蚕和蜘蛛为主题,通过对它们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人世间的利害和天道的无私。

诗中描述了春蚕吐丝,为人类提供了丝织品,深受人们供奉和敬仰。相比之下,蜘蛛则只能捕食小虫。诗人以此来比喻世间不同人物和事物的差异。

诗中还提到衣服和网罗,暗示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心态,与春蚕和蜘蛛的本性和所追求的不同。春蚕生命短暂,只生存在一个月,而蜘蛛却没有春夏秋冬之分。春蚕以植物为食,而蜘蛛则以肉食为生,从而凸显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诗人指出春蚕自我限制在茧中,而蜘蛛则自由地在空中结网。蜘蛛具有毒性,而春蚕则通过生产丝织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最后,诗人认为世间的报应正是如此,天道是公正而无穷的。

这首诗通过对春蚕和蜘蛛的比较,折射出人间的善恶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春蚕代表着勤劳、奉献和无私,而蜘蛛则代表着自私和利己。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借以反思人性和社会道德。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它通过简洁的词语和生动的形象,揭示了人世间的善恶差异和天道的公正。通过对春蚕和蜘蛛的描述,诗人以微妙的方式传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同时,诗人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象征性和思辨性。这首诗既有启示性的意味,也给人以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之望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王之望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