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书恨不数。宋代。李流谦。别后年仍换,诗来语更工。音书恨不数,魂梦却相通。草木春风后,关河夕照中。飞鸿不可倩,此意付筠筒。
《次韵仲秉见寄二首》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通过诗歌传递情感的力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别后年仍换,诗来语更工。
音书恨不数,魂梦却相通。
草木春风后,关河夕照中。
飞鸿不可倩,此意付筠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和朋友仲秉分别后的情景和情感。第一句表达了别离后岁月更迭的无情,时间的推移使人们身处不同的环境和境遇。第二句中,作者通过诗歌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认为诗词比言语更加娴熟和有力。诗歌成为表达情感的工具,通过抒发内心的思念和渴望,使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得以沟通。
接下来的两句表现了作者对音信不通的痛苦之情。作者渴望收到朋友的音信,但却无法得知彼此的消息,这种无法计算的思念让他感到遗憾。然而,尽管无法直接交流,他们的灵魂和梦境却能相互感应和交流,彼此的心灵相通。
最后两句描绘了春风吹过草木之后和黄昏时分的关河景色。飞翔的鸿雁展现了不可倩的姿态,使得离别之情更加深刻。作者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于竹筒,暗示着他将自己的感情和思念放入诗中,用诗作为传递爱意的媒介。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表现了作者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诗歌的独特力量。它展示了诗人对友情和情感交流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离别带来的痛苦和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通过诗歌传递出深情厚意。这首诗词充分展示了李流谦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诗歌的热爱。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李流谦。[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