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奈閟藏

出自宋代廖行之的《挽军器监簿周公子及》,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ún xī nài bì cá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一经同雁塔,再入并鸳行。
方喜为寮好,那知梦奠伤。
学多应损寿,文富幸流芳。
有士奇如此,云溪奈閟藏
()
再入,鸳行,流芳

《挽军器监簿周公子及》是宋代廖行之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周公子的悼念和对他所做贡献的赞美。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同在雁塔之下,再次合葬并鸳行。
当初欢喜相伴,谁料梦境伤感。
学识渐多也许会减寿,文采丰盈却幸得流芳。
像周公子这样的杰出人才,云溪又怎能不隐匿起来。

诗意:
这首诗词是对周公子的追忆和哀悼之作。诗人描述了曾与周公子一同在雁塔下生活的经历,随后又描述了周公子去世后的情景。诗人认为周公子虽然学识渊博、文采出众,但这些却无法抵挡时间的侵蚀,也让他的寿命缩短了。然而,周公子的才华和贡献将会流传下去,成为文人们所称道的对象。最后,诗人以云溪之名表示,像周公子这样的杰出人才,往往会选择隐居而不被人所知。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周公子的敬佩和哀思之情。通过对周公子的生平和境遇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才华横溢者命运无常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曾经的欢喜与现实的伤感进行对比,凸显了生命的无常和人事的变迁。同时,诗人也呈现了对知识与才华的认可,认为虽然学识和才华可能会减少一个人的寿命,但其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却能流传千古,给后世带来启迪和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周公子的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才华与命运的深刻洞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廖行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