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同探禹穴

出自宋代赵蕃的《与李潭州椿寿翁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 tóng tàn yǔ xué,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万进沅湘路,千年贾屈文。
迹同探禹穴,心每望尧云。
未说渺茫隐,长思矍铄勋。
不应迷出处,四十畏无闻。
()
渺茫,矍铄,不应,出处,无闻

《与李潭州椿寿翁五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万进沅湘路,千年贾屈文。
迹同探禹穴,心每望尧云。
未说渺茫隐,长思矍铄勋。
不应迷出处,四十畏无闻。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潭州椿寿翁的仕途经历和心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追求和崇敬之情。诗人通过对椿寿翁事迹的歌颂,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勋和智慧的向往,并对自己不足之处的自省。

赏析:
这首诗词以典型的宋代文风,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李潭州椿寿翁的敬仰之情。首句“万进沅湘路,千年贾屈文”,通过描述椿寿翁的卓越才干和千年来传承的文化价值,凸显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接下来的两句“迹同探禹穴,心每望尧云”,表达了椿寿翁对古代圣贤的追溯和崇拜之情。他像探索大禹的墓穴一样,追寻着古代圣人的足迹,心怀对尧舜禹时代的向往和向往之情。

下一句“未说渺茫隐,长思矍铄勋”,表达了椿寿翁的深沉和高尚品质。他并没有把自己的伟大事迹张扬出来,而是默默地追求着更高的境界,思索着那些杰出人物的功勋和智慧。

最后两句“不应迷出处,四十畏无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自省和自责。诗人意识到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尚未显露,对于自己的前途和声名感到担忧和迷茫。他在四十岁的年纪,对于个人的追求和名望感到害怕,担心自己将无法在历史中留下足迹。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李潭州椿寿翁的赞美和自省,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追求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纠结和自我压力。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宋代士人的学识和情怀,也折射出了作者个人在社会和历史中的定位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