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忧端无处说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即席自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ǎn mù yōu duān wú chǔ shuō,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芗林逗月剪玻瓈,要索人閒饮与诗。
不饮清风嗤我俗,无诗明月怨人志。
少陵正念西营日,越石方驱北狄时。
满目忧端无处说,且将醉口谩期期。
()
清风,少陵,正念,石方,满目,忧端,谩期期

《即席自和》是宋代诗人魏了翁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芗林逗月剪玻瓈,要索人閒饮与诗。
在芗林中,伴着明亮的月光,剪下碧玉般的叶片,我想找个人一起闲适地饮酒、作诗。

不饮清风嗤我俗,无诗明月怨人志。
清风不喝,嘲笑我庸俗;没有诗词,明亮的月光也怨恨人的志向。

少陵正念西营日,越石方驱北狄时。
少陵正是在思念西营的日子里,而越石则是在驱逐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

满目忧端无处说,且将醉口谩期期。
心中忧虑纷杂,无处倾诉,只好将醉言放肆地说出来。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感慨。诗人在芗林中逗月,剪下碧玉般的叶片,寻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饮酒作诗,享受清风、明月的美好。然而,他的俗世行为被清风嘲笑,没有诗词来表达对明月的敬仰,使得明月也对人们的志向感到怨恨。

诗人同时提到了少陵和越石,少陵可能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他在东晋末年流亡时曾在西营,这里可能代表了逃离尘世的遥远之地。越石则可能指北方游牧民族,表示驱逐北方民族的时刻。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忧虑之情,他的心中充满了各种忧虑和困扰,却没有找到倾诉的对象,只能通过酒后言谈来发泄。诗人以诗词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境况的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