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雾陟崔嵬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十二月二十日领客登介亭分韵得梅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ī wù zhì cuī wé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晨镳载宾从,披雾陟崔嵬
宇宙斂盈握,江湖大容杯。
孱颜石丈人,玉立山之隈。
山前大第宅,马头涨黄埃。
独此抱昭质,萧然侣寒梅。
有客以问余,豫为地为雷。
雷出地为奋,何取於石哉。
人以动为境,沄沄不知回。
而能介然存,神气斯有开。
相对得深省,欲归重徘徊。
()
宾从,宇宙,江湖,大容杯,孱颜,玉立,第宅,马头,黄埃

《十二月二十日领客登介亭分韵得梅字》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冬日晨曦中的景色,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情感表达,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中的意象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晨曦中,诗人乘坐马车载着客人,穿过薄雾,登上巍峨高耸的介亭。此时宇宙安静而广袤,江湖浩渺而广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诗中还描绘了一位容颜苍老的石丈人,他站在山的隐蔽处,高大挺拔如玉立于山之峰巅。山前有一座宏伟的府邸,马车行驶过,掀起黄色的尘土。诗人以自身与寒梅相比,表达了孤独而高洁的心灵状态。

诗中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有人问诗人:为何将雷与石相提并论?诗人回答:雷是由地动而产生的,石却无法产生雷声。人在运动中才能感知到境界的存在,但往往无法察觉到回归的方向。然而,只有在静默中保持独立的思考,才能开启心灵的深度,欲归却又不断徘徊。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寒梅、石丈人和雷的比喻,表达了个体在世界中的微小与无力,以及通过独立思考和深度省察,可以开启内心的宽广和自由。整首诗词意境空灵悠远,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