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应草草度春休。宋代。刘学箕。何期踪迹又迟留,行止於人自不由。梦境固知空似蚁,生涯却笑拙于鸠。碧涵一镜晴天阔,翠拥千峰宿雨收。从此公馀须杖履,未应草草度春休。
《留滞》是宋代刘学箕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留滞
何期踪迹又迟留,
行止於人自不由。
梦境固知空似蚁,
生涯却笑拙于鸠。
碧涵一镜晴天阔,
翠拥千峰宿雨收。
从此公馀须杖履,
未应草草度春休。
译文:
何时能追寻到踪迹,
行止却受制于他人而无法自由。
梦境中明白虚幻如蚁,
人生中却自嘲比不上鸠鸟。
湖水清澈如一面镜子,晴天辽阔无边,
山峦翠绿将雨露收藏。
从此以后,余生应该拄着拐杖,
不再匆匆忙忙度过春季休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动的无力和迷茫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领悟。诗人感叹自己的踪迹迟迟无法得到追寻,行为行止都受制于他人,无法自由自在。梦境中诗人明白世事虚幻,如同蚁一般微不足道,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自嘲自己的拙劣和平庸。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自然景色,湖水碧绿清澈,宛如一面宽广无垠的镜子,山峦翠绿,宛如千峰相拥,雨露凝结其中。这些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困顿和对自然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人决心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拐杖支撑自己,继续行走,不再匆忙度过春天的休息。这种态度显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词以自省、自嘲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为主线,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和未来的向往。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刘学箕。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