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由酬艰辛

出自宋代周文璞的《辛未九日晦日》,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yóu chóu jiān xī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遗体即母身,哀哀勿重陈。
一贻泉壤忧,两见霜露晨。
繁霜与重露,涂抹随荆榛。
身即未殒灭,强与松伯春。
遂于摇落中,见此天地仁。
玄鸟已辞社,蓐收方降莘。
拭泪声秋旻,何由酬艰辛
()
遗体,母身,涂抹,荆榛,殒灭,天地仁,玄鸟,蓐收,秋旻

《辛未九日晦日》是宋代周文璞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在秋天的摇落景色中感受到天地的仁慈。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遗体即母身,哀哀勿重陈。
一贻泉壤忧,两见霜露晨。
繁霜与重露,涂抹随荆榛。
身即未殒灭,强与松伯春。
遂于摇落中,见此天地仁。
玄鸟已辞社,蓐收方降莘。
拭泪声秋旻,何由酬艰辛。

这首诗词通过凄凉的词句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去世的悲痛之情。诗的开端,作者提到遗体即是母亲的身体,希望人们不要重复陈述沉重的心情。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离世的忧虑之情,将母亲的遗体比喻为一方泉水和土地,忧虑着它们会受到寒霜和露水的侵害。

诗中的"繁霜与重露,涂抹随荆榛"这句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作者将这种景色与母亲的遗体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母亲的关怀和怀念之情。接下来,作者提到自己身体尚未殒灭,但却迫不得已与松伯春分离。这句词可能暗示着作者因为母亲的离世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词"遂于摇落中,见此天地仁"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摇落景色中感受到天地的仁慈。虽然作者悲伤,但他从这个景色中体验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和宽容,这可能是对母亲的一种寄托和慰藉。

整首诗词以哀思之情贯穿始终,通过对母亲去世的描写和秋天景色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周文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