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水槛一披襟

出自宋代程公许的《避暑锵璆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 fēng shuǐ kǎn yī pī jī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老怯新秋暑郁蒸,晚风水槛一披襟
试教通闸喧雷鼓,何似穿岩晌玉琴。
默坐自能醒渴梦,微吟时与和清音。
专城大似专丘壑,不待山行记蔚深。
()
老怯,郁蒸,风水,喧雷鼓,何似,穿岩,默坐,专城,丘壑

《避暑锵璆亭》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避暑锵璆亭,
老怯新秋暑郁蒸。
晚风水槛一披襟,
试教通闸喧雷鼓,
何似穿岩晌玉琴。
默坐自能醒渴梦,
微吟时与和清音。
专城大似专丘壑,
不待山行记蔚深。

诗意:
《避暑锵璆亭》描述了一个人在夏日的午后,为了避开炎热的天气而到锵璆亭避暑。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新秋时节暑气仍然沉郁蒸腾的感受,同时描绘了晚风吹过水槛时的凉爽感受。作者试图通过通闸的喧哗声和雷鼓的声音来形容一种嘈杂的氛围,与穿岩的声音相比,这种喧闹是多么的不如玉琴的幽雅。在这个环境中,作者静静地坐着,思维渐渐清醒,同时微微吟唱,与清音相和。整首诗以避暑亭为背景,通过对环境和个人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清凉、宁静的意境。

赏析:
《避暑锵璆亭》运用了对比和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诗中通过对炎热的暑气和晚风的对比,展示了在闷热的夏日里寻求凉爽的愿望。通过对通闸喧哗和雷鼓声与穿岩和玉琴声的对比,揭示了作者追求宁静、幽雅的心境。最后,通过默坐和微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清凉的环境中慢慢醒悟,与自然和谐共鸣的状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作者对环境和情感的感知。通过与自然的互动,作者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平静。《避暑锵璆亭》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情感的描绘,使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了一种清凉、宁静的感受,同时也启发人们对于生活中的繁杂喧嚣,寻求内心宁静和真实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程公许

程公许(?—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说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嘉定进士。历官著作郎、起居郎,数论劾史嵩之。后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又论劾郑清之。屡遭排挤,官终权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州尘缶编》。...

程公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