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其敢于撄豺之锋

出自宋代岳珂的《何恭敏料理帖赞》,诗句共8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qí gǎn yú yīng chái zhī fē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
虐焰熏天,而公以勺水欲救其燎原。
观公之帖,虽久别之一见,亦将以归之时数之自然。
胸中所处者素定,宜其敢于撄豺之锋,而吐天下之公言也。
()
燎原,久别,一见,时数,自然,处者,敢于,天下,公言

《何恭敏料理帖赞》是宋代岳珂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纵使残忍的火焰熏天,何恭敏却用一勺清水试图扑灭燎原之势。观看他的碑帖,尽管久别重逢,也会感到自然而然地归属于他。他内心所坚守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他敢于挺身而出,敢于吐露对天下的公正言论。

诗意:
这首诗词称赞了何恭敏,他是一个在虐待愈演愈烈的局势下,以微小之举试图扑灭恶火的人。诗中表达了对他积极正义的行为的赞美,以及对他坚定信念和勇于表达的敬佩。

赏析:
《何恭敏料理帖赞》以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歌颂了何恭敏的品德和行为。诗词以火焰的比喻来描绘当时社会的虐待和不公正,而何恭敏则被描绘成一位勇敢的人物,用一勺清水试图扑灭那肆虐的火焰。他的行为被赞扬为对不义的抗争,对公正的追求。作者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自己对于何恭敏的敬佩和钦佩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在面对不公和不义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而战。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何恭敏的敬意和对公正价值的追求。通过对火焰和水的比喻,诗人展现了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对正义行为的赞美。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呼唤人们在面对不公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为社会的进步和公正而努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岳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