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不可为

出自宋代苏泂的《送邢刍父赴漕试盖予以牒逊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iān mìng bù kě wèi,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长江我之愁,倒岳推不去。
琴瑟有凄怨,居室等行路。
十三出从师,三十兹无成。
向来为何事,投老悲秋萤。
堂堂文翰场,攘臂君甚武。
丈夫贵高谊,我得宁在汝。
达官总遗恨,所乐才妻儿。
君堂有夫人,禄养当以时。
吴山青入天,江水流到海。
才难叹先圣,战伐偶今代。
四序看迭移,南薰已西风。
天命不可为,往哉及其锋。
()
琴瑟,凄怨,居室,行路,从师,无成,悲秋

《送邢刍父赴漕试盖予以牒逊之》是苏泂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长江是我内心的愁绪,倒岳推动不去。
琴瑟吟唱中蕴含着凄怨,我居室就如同行路。
十三岁就出门从师,三十岁了却毫无成就。
往事中为何事情,我心投老悲秋萤。
庄严的文翰场上,你展示臂膀的武力。
丈夫的高尚情谊是珍贵的,我愿在你身边宁静。
达官贵人总有遗憾,只以才能取悦妻儿。
你的家中有夫人,禄位与赡养皆随时光变迁。
吴山青葱地插入天空,江水奔腾直至大海。
先圣的才智令人叹服,战争与征伐只是当今时代的偶然。
四季交替不断变换,南方的春风已经转为西风。
天命无法预知,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泂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无奈之情。长江象征着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他感到自己的忧愁如同长江般深远无边,无法摆脱。琴瑟的音乐中流露出凄怨的情感,而作者所居之地则如同行走在路上一般,没有固定的归宿。诗中描述了作者从十三岁起出门求学,到三十岁时却无所成就的经历,对此他感到迷茫和悲伤。他不明白自己过去为何事而努力,现在则对过去的岁月感到悲伤。在庄严的文翰场上,作者感叹君主的武力和权势,但他更珍视丈夫的高尚情谊,宁愿在丈夫身边平静地生活。达官贵人往往有所遗憾,只能通过才能来取悦妻儿。诗中提到君主家中有夫人,她的禄位和赡养随着时光的变迁而变化。吴山青葱地插入天空,江水奔腾直至大海,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虽然先圣的才智令人敬佩,但战争与征伐只是当下时代的偶然事件。四季更迭、南风转为西风,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变迁。最后,作者认识到天命无法预知,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他仍然勇敢地面对未来。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他感叹自己努力求学多年却无所成就,对过去的岁月感到迷茫和悲伤。然而,他更珍视丈夫的高尚情谊和平静的生活。诗中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时代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思索,同时也展现了对高尚情谊和内心追求的珍视。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人生经历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深沉而富有哲理的诗意,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