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花正点染

出自宋代苏泂的《即席次韵景周梅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ū huā zhèng diǎn rǎ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魂来孤山青,梦破耶水碧。
非兄孰知我,非我无此客。
一枝霜雪后,坐断春寂寂。
平生桃李场,虽隣有不觌。
人中具品藻,酝藉李太白。
岁寒得佳尚,贤贤以易色。
经年堕尘鞅,此士久乖隔。
昌原弗相见,所谓顺之逆。
无诗可报答,大叫脱巾帻。
疏花正点染,半蕊犹索摘。
()
非兄,寂寂,平生,桃李场

《即席次韵景周梅花》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魂来孤山青,
梦破耶水碧。
非兄孰知我,
非我无此客。

这首诗词以一种自怜和孤寂的心情展现了诗人的思绪。"魂来孤山青"形容诗人的精神寄托在一座孤山之上,忧郁的心情如同青翠的山色。"梦破耶水碧"则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梦境被打破,就像碧波荡漾的耶水一样美丽而无法把握。

"非兄孰知我,非我无此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他感叹自己的苦闷和无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这种孤独。

一枝霜雪后,
坐断春寂寂。
平生桃李场,
虽隣有不觌。

诗人用"一枝霜雪后,坐断春寂寂"来形容自己的寂寞和冷落。他的才华和热情被束缚,无法在春天的芬芳中得到显露。"平生桃李场,虽隣有不觌"指的是诗人虽然身处桃李花开的环境中,但却没有人真正欣赏他的才华和品质。

人中具品藻,
酝藉李太白。
岁寒得佳尚,
贤贤以易色。

这部分描述了诗人的才华和品德卓越,他将自己比作具有李白才情的人物。"人中具品藻,酝藉李太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豪和自信。"岁寒得佳尚,贤贤以易色"意味着在困苦的环境中,人们更加注重外表和容貌,而不是品德和才华。

经年堕尘鞅,
此士久乖隔。
昌原弗相见,
所谓顺之逆。

这部分描述了诗人经历岁月的沉淀,他的才情和品德被埋没在尘世之中。"经年堕尘鞅,此士久乖隔"表达了诗人长期以来与世隔绝和被遗忘的状态。"昌原弗相见,所谓顺之逆"则暗示了他与昌原之间的缘分未能实现,顺境与逆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预料的转折。

无诗可报答,
大叫脱巾帻。
疏花正点染,
半蕊犹索摘。

最后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以诗歌报答他人的感慨和无奈。"无诗可报答,大叫脱巾帻"意味着他无法通过诗歌来回报他人的恩情,只能大声呼喊以表达内心的激情和感激之情。"疏花正点染,半蕊犹索摘"描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他希望能够拥有和摘取那些稀少而珍贵的花朵。

这首诗词以孤寂、无奈和渴望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他在尘世中的孤独和无处安放的才华。诗人自比李白,展现了自己的自豪和自信,但又对自己的才情和品德无法得到他人理解和欣赏感到无奈。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忧郁和哀怨的情绪,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内心对美、对自由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