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残碑在

出自宋代王迈的《送郑邛叔珪之博罗尉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én huì cán bēi zà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是邑经兵火,今缠补少痕。
要教民击坏,毋遣吏椎门。
文惠残碑在,坡仙醉墨存。
公余勤物色,幽兴入琴樽。
()
兵火,教民,醉墨,物色

《送郑邛叔珪之博罗尉四首》是宋代王迈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位叫郑邛叔珪的人离开邑城前往博罗尉的场景。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郑邛叔珪之博罗尉四首

邑城曾历经兵火的洗礼,如今已经修复,痕迹不多。
他要教导百姓戒备,不让官吏滥用权力。
文明的遗迹依然保存着,古碑上仍有文化的痕迹。
山坡上的仙人借酒痴迷,墨汁留下了浓郁的墨香。
现在郑邛叔珪闲暇之余,用心寻觅珍奇之物,幽趣融入琴音和酒杯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郑邛叔珪离开邑城前往博罗尉的场景。邑城曾经遭受过战火的摧残,但如今已经修复,只留下了一些微小的痕迹。郑邛叔珪希望通过教育百姓,让他们避免官吏的滥用权力。古代文化的遗迹依然保存着,墨香扑鼻,山坡上的仙人借酒消愁。郑邛叔珪在闲暇之余,用心寻觅珍奇之物,享受琴音和美酒带来的幽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邑城历经兵火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修复后的邑城象征着人们对和平和文明的向往,而古碑上的文化痕迹则表明过去的辉煌和智慧仍然存在。山坡上的仙人借酒痴迷,墨香弥漫,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觉。诗中郑邛叔珪用心寻觅珍奇之物,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以平和、宁静的语调,展现了作者对和谐、幽默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我修养和人文关怀的精神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迈

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王迈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