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不知几

出自宋代方岳的《答费司法》,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uè shì bù zhī jǐ,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长房一青竹,阅世不知几
下视区中人,岁月老分至。
颇闻第二泉,风烟未渠已。
谪堕修茶经,政坐一念起。
谁令哀鸿号,手足痛入髓。
秋江渴到底,安得半帆驶。
大士慈悯故,虑岂不及此。
军持乞余滴,厥德安敢倍。
愿方出岫心,慰我在原意。
归寻旧时仗,小住五百岁。
()
青竹,阅世,不知,中人,岁月,茶经,政坐,一念

《答费司法》是宋代诗人方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长房一青竹,阅世不知几。
一根青竹在长房中,我无法评估经历过的世事有多少。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处于长房之中,感叹自己对于世事的无知和经历的不足。青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下视区中人,岁月老分至。
俯视着区中的人,岁月已经老去而逐渐分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俯视区中的人们,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岁月老分至,体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不可挽回的流逝。

颇闻第二泉,风烟未渠已。
虽然多次听说第二泉,但风烟已经消散。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曾听闻第二泉的名声,但如今已经无从得知其真正的风采。第二泉可能是一个名胜之地,风烟未渠已则表明其已然消逝。

谪堕修茶经,政坐一念起。
被贬谪而陷入修茶经的苦修中,一念之间,政事涌上心头。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被贬谪之后,专心修炼茶道的境遇。政坐一念起,表明诗人在修茶经的过程中,政事的思绪忽然涌上心头。

谁令哀鸿号,手足痛入髓。
是谁让哀鸿呼号,手足之痛深入骨髓。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苦难和痛苦的感同身受。哀鸿号指的是哀鸿遍野的景象,象征着社会的不幸和悲伤。

秋江渴到底,安得半帆驶。
秋天的江水干涸到底,怎能再有半帆驶行。
这两句描绘了秋天江水干涸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困境和无法前行的无奈和痛苦。

大士慈悯故,虑岂不及此。
大士以慈悲之心为怀,难道不会关注到这些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大士(指佛陀或高尚的人物)的期望,希望他们能以慈悲之心关注世间的痛苦和困苦,给予援助和慰藉。

军持乞余滴,厥德安敢倍。
军队为了一滴水而乞求,怎能因此怀疑他们的品德。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军队的理解和赞扬,即使面临极端困难,他们仍然保持高尚的品德,不贪婪不怀疑。

愿方出岫心,慰我在原意。
希望方岳能够出山,宽慰我内心的想愿方岳能够走出隐居的山岗,安抚我的内心愿望。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方岳的期望和希望,希望他能够离开隐居的生活,以他的才华和智慧来宽慰自己内心的追求和愿望。

归寻旧时仗,小住五百岁。
回归寻找旧时的战争,停留在五百岁的岁月。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战争岁月的向往和回忆,希望能够重新回到过去的时光中,重温那段激荡的岁月。

整首诗以作者方岳的自述为主,抒发了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世间苦难和困境的同情和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个人经历以及社会现象,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意义、慈悲和品德的思考和期许。整体氛围凄凉忧伤,诗句简练而富有意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方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