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使先十年

出自宋代卫宗武的《孔明》,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ǎng shǐ xiān shí ni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龙卧而长吟,胸次抱奇伟。
立心不北向,特为三顾起。
曹瞒下荆州,气可吞权备。
奋袂为一出,遂成鼎足势。
忠诚以辅国,相业难拟议。
刑政能服人,怨雠至感涕。
出师陈悃款,训诰相表里。
南攻孟获平,弱出张郃殪。
司马亦严惮,甘受巾帼耻。
傥使先十年,营星未殒坠。
兴复其可期,中原安有魏。
()

《孔明》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卫宗武。这首诗以《孔明》为题,描绘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颂和景仰之情。

诗词以龙卧而长吟的形象开篇,表达了诗人心中对诸葛亮卓越才华和非凡智慧的敬佩之情。龙作为神话中的灵兽,象征着权势和智慧,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相呼应。接着,诗人提到了诸葛亮胸怀抱奇伟之志,意味着他的志向高远,充满了雄心壮志。

诗中提到诸葛亮立心不北向,特为三顾而起,指的是他为了拯救国家而多次上表劝谏刘备。这表明诸葛亮不为世俗所动,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以忠诚辅佐国家。

诗词中提到曹瞒(曹操)攻下荆州,气势可吞吴国,意指曹操权倾一时,势力强大。然而,诸葛亮奋袂而起,通过一系列的智谋和军事行动,成功地使刘备夺回了荆州,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成为鼎足之势。

诗人称赞诸葛亮忠诚辅佐国家,他的功业难以言表。他能够处理刑政,服众人之心,使得仇敌甚至感到感动流泪。诗词中还提到了诸葛亮出师陈悃款,训诰相表里的情景,显示了他治国有方,善于教导和引导人民。

诗中还提到了南征孟获,击败了张郃等敌人,甚至使得司马懿都对他感到忌惮,甘受巾帼之耻。这表明诸葛亮的能力和威望使得敌人望风而逃,同时也为他赢得了荣耀和尊重。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期望和对国家兴旺的希望。诗中提到了营星未殒坠,表明诸葛亮的事业尚未完成,他的兴复之志仍然可以期待。最后一句"中原安有魏",意味着只要诸葛亮在,中原大地将不会有魏国的存在,预示着国家的安宁和繁荣。

这首诗以流畅而雄浑的词句,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杰出才华和为国家奉献的敬佩之情。通过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智慧、忠诚和胸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和统一的期望。这首诗词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祝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卫宗武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卫宗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