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儿移帐寒笳绝

出自唐代江为的《塞下曲》,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ú ér yí zhàng hán jiā jué,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万里黄云冻不飞,碛烟烽火夜深微。
胡儿移帐寒笳绝,雪路时闻探马归。
()
烽火,夜深微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江为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北方边塞地区在寒冷冰雪覆盖下的凄凉景象,体现了塞北边塞文化的特点,同时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中的“万里黄云冻不飞,碛烟烽火夜深微”描述了北方边塞经历的严寒冰凉和朦胧夜色。黄云指的是金色的边界云,因为寒冷而凝结成冰,无法飞翔。碛烟是指戍楼上冒出的烽火烟雾,夜深微微地升起,满目萧瑟。这种景象揭示了边塞地区的严酷环境和军事状况。

接下来的“胡儿移帐寒笳绝,雪路时闻探马归”,描述了北方边民的生活状况。胡儿是指北方民族,他们在严寒的气候下迁移帐篷,听不到笳声,表示在寒冷的环境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雪路指的是雪覆盖的道路,当时北方的商旅和探马奔波于雪地之中,他们时常被雪覆盖的路程上传来的消息震撼,带来了人们对边塞生活和国家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词表现了北方边塞地区景象的凄凉,通过对冰雪覆盖、烽火冒起、胡儿迁徙、雪路归来等场景的描绘,展示了北方边塞的严峻环境和人们的艰难生活。同时,也揭示了边塞地区的军事紧张氛围以及人们对家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现了北方边塞地区的特点和生活状况,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情抒发,通过寒冷的环境和动荡的时局,揭示了北方边塞的苦难和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江为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950年前后(汉隐帝乾祐末)在世,字以善,五代时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文蔚之子,避乱家建阳。...

江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