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屣遗人寰

出自宋代何梦桂的《赠何觉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uō xǐ yí rén hu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昔有二道士,学道隐此山。
一觉径超诣,脱屣遗人寰
石影未灭没,半出林峦间。
空山以名存,高踪那能攀。
下有可人翁,老去双鬓斑。
天涯蹇行足,日暮倦鸟还。
神交藐千古,试为问丸丹。
()
道士,学道,遗人,石影,空山,高踪,双鬓斑,日暮,倦鸟,神交,千古

《赠何觉山》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描绘了一个隐居山中的道士的形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赠何觉山

昔有二道士,学道隐此山。
曾一夜超凡入道,脱去尘世的束缚。
石影依稀未消逝,身影在林峦间若隐若现。
这座空山以他的名字闻名,但无人能够追随他的足迹。

山下有一个可人之士,年岁已经老去,双鬓斑白。
他的旅途艰辛,行走的步履已经疲倦。
他与神仙的交往渺小而微弱,他试着问道士有关丹丸的奥秘。

诗词以对隐居道士的赠词形式呈现,传达了道士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与世隔绝的境界。诗人通过描绘道士与山景的关系,表达了山中道士高远的修行境界和他与尘世的分离。道士的身影若隐若现,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感觉,强调了他与常人的不同。同时,诗人描绘了一个在山下仰望道士的人,他已经年老,旅途劳顿,渴望与道士交流,试图探求丹丸的奥秘。这种对比突出了道士与常人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中道士形象的描绘,展示了道家思想中的追求超脱尘世、修炼自身的理念。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思想和情感,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神秘事物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