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约老僧同

出自宋代蒲寿宬的《春阴偶成柬枯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yuē lǎo sēng tó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砌藓频侵绿,野花相避红。
不知昏与昼,惟见雨和风。
有酒为寒尽,无诗非景穷。
地炉煨芋火,时约老僧同
()
野花,不知,和风,非景,地炉,老僧

《春阴偶成柬枯崖》是宋代蒲寿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砌藓频侵绿,野花相避红。
不知昏与昼,惟见雨和风。
有酒为寒尽,无诗非景穷。
地炉煨芋火,时约老僧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在春阴的天气中,青苔频繁地侵蚀着石砌,野花却躲避着红花的鲜艳。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分辨昏暗和白昼,只能看到雨和风。他认为,有酒可以消除寒意,没有诗却无法享受景色的丰富。最后,他与一位老僧约定,在地炉旁烤着芋头,共度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思考。通过对砌藓、野花、昏暗、雨风的描绘,诗人以微妙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感知和体验。诗中的"砌藓频侵绿,野花相避红"用对比的手法,将青苔和野花的颜色进行了对比,展现了春天的鲜活和变幻。"不知昏与昼,惟见雨和风"表达了诗人在阴暗的春天里无法辨别白昼和黄昏,只能感受到雨和风的存在,传递了一种迷茫和无奈的情绪。"有酒为寒尽,无诗非景穷"体现了诗人对诗意和酒的欣赏,认为酒可以消除寒意,而没有诗却无法真正领略到美景的深意。最后,与老僧共度时光的情节,表现了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以简约而精致的笔墨,展现了对春天景象的真实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倾诉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心灵的慰藉。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呈现了一种宁静、深沉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

蒲寿宬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