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出泉犹抚掌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玉泉》,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lǎo chū quán yóu fǔ zhǎ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南齐事迹已销沉,曾立苔碑记古今。
一老出泉犹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
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
行客不须閒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
()
事迹,碑记,古今,抚掌,传心,树头,尾尾,行客,不须,照影,泽物

《玉泉》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玉泉,以及泉旁的古碑、老僧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南齐事迹已销沉,
曾立苔碑记古今。
一老出泉犹抚掌,
此僧演法欲传心。
树头龙过家家雨,
池面鱼游尾尾金。
行客不须閒照影,
要知泽物溥春霖。

诗意和赏析:

《玉泉》通过描绘景色和人物,展示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首先,诗人提到南齐的事迹已经消逝,但在这个地方曾经有一块苔藓覆盖的石碑,记录了古今的传奇故事。这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也暗示了人事易逝,唯有自然能够永恒。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一个老僧从泉水旁边出来,他抚掌而笑,似乎是在观赏着泉水的美。这位老僧想要通过传授心法来弘扬佛法,这显示出他对人们心灵的关怀和对智慧的渴望。这里的泉水象征着纯净和智慧,老僧的出现则体现了对修行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树上的龙和池塘中游动的鱼儿。树上的龙雨水从树头上流下,仿佛在家家户户中游走,给人以生机和活力的感觉。池塘中的鱼游动时,尾巴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给人以美丽和神秘的印象。这些景物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生动性和浪漫气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行人并不需要借助于照影(即镜子),只需知道这里的泽物(指泉水)是广泛滋润的春雨。这句诗意味深长,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行人不需要追求虚荣和外在的表象,只需顺应自然的力量,就能获得滋润和力量。

总的来说,诗词《玉泉》以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人类的追求。它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启发人们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内心的修炼和追求的重要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