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元翁得正传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题濂溪书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shì yuán wēng dé zhèng zhuà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远径溪流水自圆,光风霁月渺无边。
窗前生意休除草,堂上清风独爱莲。
万古共知归有极,一尘不染见先天。
未知涵味其中者,谁是元翁得正传
()

《题濂溪书院》是宋代著名文人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题濂溪书院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书院氛围,表达了对清修学问和追求道义境界的向往。

诗词中提到了远径溪流水自圆,光风霁月渺无边。这两句描绘了溪流蜿蜒而去,水势自然流转,给人以宁静、圆满之感。光风霁月则表明天空明净,月光洒在书院之上,给人以辽阔、无边的感觉。这些景物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广阔,与书院的修身养性之道相得益彰。

接下来的两句写道:“窗前生意休除草,堂上清风独爱莲。”这里窗前的生意可能指的是杂草丛生,而在书院的堂上,清风却独爱莲花。生意休除草,清风独爱莲花,表达了对于清净、高雅之境的向往和追求。莲花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纯净和超脱尘世的品质,与书院的修身养性之道相呼应。

诗的后两句写道:“万古共知归有极,一尘不染见先天。未知涵味其中者,谁是元翁得正传。”这里表达了对于修身养性之道的信仰和追求。万古共知归有极,指的是修行的目标是追求归于至善至美的境界。一尘不染见先天,表明通过超脱尘世的修行,可以洞察到先天的道理和真谛。最后两句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这个修行的道路上,谁能够真正领悟其中的涵义,成为真正的传承者。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书院氛围,表达了对清修学问和追求道义境界的向往。董嗣杲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与自然、人与道义境界相结合,表达了对于修身养性之道的坚持和追求,同时也提出了对于这一道路的思考和质疑。这首诗寓意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儒家思想和修身养性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