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袂不胜悲

出自宋代徐铉的《文献太子挽歌辞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ǎn mèi bù shèng bēi,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彩仗清晨出,非同齿胄时,愁烟锁平甸,朔吹绕寒枝。
楚客来何补,缑山去莫追。
回瞻飞盖处,掩袂不胜悲
()

《文献太子挽歌辞五首》是唐代徐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彩仗清晨出,
非同齿胄时,
愁烟锁平甸,
朔吹绕寒枝。

楚客来何补,
缑山去莫追。
回瞻飞盖处,
掩袂不胜悲。

诗意:
这首诗词以文献太子的挽歌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太子的悼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太子的葬礼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表达了对逝去的太子的怀念和追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彩仗清晨出、愁烟锁平甸、朔吹绕寒枝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太子的葬礼场景。彩仗、愁烟、朔吹等形象描绘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凸显了太子的尊贵身份。

诗中提到的楚客和缑山,暗示了太子的离去让世间的人们感到无法弥补的缺憾。楚客可能指的是太子生前的朋友或臣子,缑山则指的是太子的归宿所在。诗人表达了对太子离去的痛惜之情,以及太子离去对世间带来的无法填补的损失之感。

回瞻飞盖处,掩袂不胜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回瞻飞盖处意味着诗人回首望去,看到太子的灵柩随着飞盖被抬走的场景,而掩袂不胜悲则表达了诗人悲伤的情感,无法掩饰自己的悲痛之情。

整首诗以深沉凄凉的语言描绘了太子的离世和诗人的悲痛之情,表达了对逝去的太子的怀念和追思之情。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太子离去所引起的无法填补的损失的思考,诗人唤起了人们对太子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已逝太子的深深哀悼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徐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