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狂态蒙存记

出自近现代钱钟书的《十月六日夜得北平故人书》,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g nián kuáng tài méng cún j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回首宣南足怅嗟,远书吞咽话虫沙。
一方各对眉新月,何日重寻掌故花。
秋菊春兰应有种,杜鹃丁鹤已无家。
当年狂态蒙存记,渐损才华益鬓华。
()
回首,远书,一方,新月,掌故,应有种,无家

《十月六日夜得北平故人书》是当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回首宣南足怅嗟,
远书吞咽话虫沙。
一方各对眉新月,
何日重寻掌故花。
秋菊春兰应有种,
杜鹃丁鹤已无家。
当年狂态蒙存记,
渐损才华益鬓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现今的北京)故人来信的思绪和感叹。诗人回首往事,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惋惜之情。他远离故乡,孤独地阅读着朋友的来信,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表的苦闷。他渴望与故人重逢,一同分享彼此的心情和回忆。诗中也表达了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叹,昔日的狂态已成为记忆,才华逐渐减损,鬓发却愈发苍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回首宣南(指宣城南郊,作者的故乡)的往事,诗人表达了对故乡和故人的怀念之情。远离家乡的他,孤独地读着故人寄来的信件,心中充满了无法排遣的寂寞和痛苦。他渴望再次与故人相聚,一同谈心分享,重温往日的友谊和美好时光。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秋菊和春兰、杜鹃和丁鹤的对比,表达了岁月的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秋菊和春兰代表着不同季节的花卉,暗示着时间的流转。杜鹃和丁鹤则象征着离散和无家可归,凸显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和共鸣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钱钟书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钟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