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坐不成寐

出自宋代释智圆的《宿道场山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ín zuò bù chéng mè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绝顶秋气清,危栏凭树杪。
仰窥清汉近,下视群峰小。
空池生夜月,风枝鸣宿鸟。
吟坐不成寐,疏钟起将晓。
()
危栏,群峰,空池,夜月,不成,疏钟,将晓

《宿道场山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智圆。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道场山寺过夜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境,展现了秋夜的宁静和山寺的静谧。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是:

绝顶秋气清,
危栏凭树杪。
仰窥清汉近,
下视群峰小。
空池生夜月,
风枝鸣宿鸟。
吟坐不成寐,
疏钟起将晓。

诗词的诗意是,秋天的气息在山寺的顶峰处弥漫,凭栏扶树,俯瞰清澈的夜空,抬头望见明亮的月亮,低头看到群山在远处显得微小。寺庙中的池塘中映照着夜晚的月光,风吹动树枝,宿鸟在枝间鸣唱。作者坐着吟诵,却无法入眠,稀疏的钟声响起,黎明即将到来。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山寺的幽静。作者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以及寥寥数语中渲染出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在山寺中的宁静和思绪的起伏。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清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寺之中,感受到了清新的秋夜空气,听到了风吹动树枝和宿鸟的鸣唱声。同时,通过对顶峰、池塘、群山和钟声的描写,诗词中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对比感,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山寺中的夜晚体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塑造,传递出一种宁静、深思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