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乌喧画霁

出自宋代宋庠的《岁晚感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iǎo wū xuān huà jì,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积水千陂会,孤城一角存。
鸟乌喧画霁,蛇虺喜冬温。
地敻荒民屋,天高思国门。
楚优歌舞拙,何处强持樽。
()
积水,孤城

《岁晚感事》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积水千陂会,孤城一角存。
鸟乌喧画霁,蛇虺喜冬温。
地敻荒民屋,天高思国门。
楚优歌舞拙,何处强持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岁晚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不同的事物和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岁晚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首句"积水千陂会,孤城一角存",通过描绘积水和孤城,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变迁,以及个体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与坚守。这种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使人产生对岁月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鸟乌喧画霁,蛇虺喜冬温"描绘了鸟兽对季节变化的反应。鸟乌的喧闹和蛇虺的喜悦,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活跃,也暗示了人们对于岁末的期盼和对新年的希望。

第四句"地敻荒民屋,天高思国门"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地敻的荒凉和民屋的贫困形象,反映了社会的困顿和人民的艰难生活。而天高思国门,呼应了前两句的孤城和国家的关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最后一句"楚优歌舞拙,何处强持樽"则描绘了楚地文化的局限和无奈。楚地的舞蹈和歌唱虽然精彩,但在当时的文化格局中显得拙劣,这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文化状况的不满和对于文化自信的思考。

整首诗以岁晚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社会变迁和文化现状的感慨与思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寓意的呼应,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