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八九十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不致仕(一作合致仕)》,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ě lián bā jiǔ shí,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
致仕,礼法,明文,荣者,可怜,双眸,朝露,名利,夕阳,子孙

中文译文:
七十岁后就退休,
礼法明文规定。
为何还有贪名利者,
仿佛从未听闻。
可怜那八九十岁的人,
牙齿脱落,双眼昏花。
早晨的露水追求名利,
晚上的夕阳忧愁子孙。
挂上帽子,望着翠緌衣裳,
拉着车筐,舍不得朱轮。
金章腰带已经不宜,
弯腰驶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
谁不爱君恩。
年纪大了必须告老,
名誉争取退身。
年轻时一直被嘲笑,
晚年多了因循守旧。
汉朝的两个贤臣,
那个人就是他。
孤零零的东门路,
没有人跟随而去。

诗意:
这是一首描述退休的诗歌。诗人抒发了他对贪名利的追求的看法,认为退休后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家庭的幸福。他思考着年老的人生,对于过去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感到反思和遗憾。诗人感叹了年老的身体和心智的衰退,同时也表达了对子孙后代的关切。最后,他向两位汉朝贤臣致敬,并表达了对自己孤独而静寂的退休生活的感叹。

赏析:
《不致仕》是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中的一首。这首诗以直接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老年退休后的境况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和对家庭子孙的牵挂。诗人在描写自己的身体和心智的衰退时,用到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诗意更加深刻。通过描绘汉朝的两位贤臣,诗人试图与之相比较,反思自己的过往追求和退休后的生活。整首诗节奏明快,语言简练,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关怀家庭的态度,表现了对退休生活的思考和矛盾心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