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抵安栖一把茅

出自宋代王铚的《送僧秀游海上诸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dǐ ān qī yī bǎ má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丈室凝尘锁寂寥,飘然更打衲僧包。
春风正满碧溪水,落口偏宜红杏梢。
身外谁非追日杖,法中我是续弦胶。
云山烟海虽深广,未抵安栖一把茅
()
丈室,凝尘,寂寥,春风,偏宜,红杏

《送僧秀游海上诸山》是王铚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丈室凝尘锁寂寥,
在僧秀的丈室里,尘埃凝结,寂寥无声,
飘然更打衲僧包。
迎风摇曳的僧袍更加显得清风拂动。
春风正满碧溪水,
春风正吹拂着碧绿的溪水,
落口偏宜红杏梢。
春天到来时,红杏树梢上的花朵尤其娇艳。
身外谁非追日杖,
离开尘世的人,手持着追逐太阳的拐杖,
法中我是续弦胶。
而我则在佛法中承继琴弦胶漆的精神。
云山烟海虽深广,
虽然云山烟海广阔深邃,
未抵安栖一把茅。
但它们都不能与一把茅草搭建的简陋小屋相比,那是真正的安居之所。

诗意:
这首诗以诗人送别僧秀游历海上诸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僧秀修行求道的赞颂和祝福。诗中通过描绘僧秀坚守清静的世外之地,同时对自己在佛法中的执着表达了自信和自豪。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禅宗生活和追求简朴的赞美,传达了对宁静与安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僧秀的修行生活和诗人自身的立场。诗人通过对僧秀的赞扬和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敬重和对自身修行的自省。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春风、溪水和红杏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从云山烟海到简陋的茅草屋,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追求内心宁静与平和的重要性。整首诗以简约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理解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