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四皓竟安归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泊钓台滩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g shān sì hào jìng ān gu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岁仅余今夜月,此舟三泊此江沂。
遭逢明主还遗恨,惭愧先生独见几。
泗水列侯多不免,湘山四皓竟安归
汉家故旧尝枚数,孰与东南一钓矶。
()
遗恨,惭愧,先生,独见,列侯,湘山,汉家,故旧,孰与

《泊钓台滩下》是宋代诗人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岁仅余今夜月,
此舟三泊此江沂。
遭逢明主还遗恨,
惭愧先生独见几。
泗水列侯多不免,
湘山四皓竟安归。
汉家故旧尝枚数,
孰与东南一钓矶。

诗意:
这一年即将结束,今夜的月亮依然高挂在天空,
我在这渔台下的滩地上停泊了三次船。
经历了明君的离去,我仍然怀有遗憾之情,
对不起,我只有你这位先生独自见证了这一切。
泗水的列侯们无法逃脱宿命的束缚,
湘山的四皓却最终找到了安身之地。
汉家的故友们早已离去,只有我一人常常来到这垂钓的江边,
有谁能与我相比,体验东南的垂钓之乐呢?

赏析:
《泊钓台滩下》是一首感慨时光流转、个人遭遇的诗词。诗人陈傅良以垂钓为题材,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个人遭遇的思考。

诗中的"今岁仅余今夜月",写出了岁末的寂静和月亮的皎洁,凸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此舟三泊此江沂"描绘了诗人在江滩下停泊船只的场景,暗示诗人在此地停留的时间已经不短,增添了一份离愁别绪。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明主的离去和自己内心的遗憾之情。"遭逢明主还遗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明君离去的感伤和对所遭遇的政治动荡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陈傅良通过"泗水列侯多不免"和"湘山四皓竟安归",揭示了人事无常、命运无常的真实。泗水和湘山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不同地方名士的遭遇和归宿的思考。最后两句"汉家故旧尝枚数,孰与东南一钓矶"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东南垂钓之乐的向往,以及与过去友人的相比较。

整首诗以垂钓为线索,借景抒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遭遇的交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命运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孤独和向往的思考。诗词意境深邃,既展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遇,又唤起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