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尺牍通当路

出自宋代陈傅良的《挽薛季益尚书》,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jiāng chǐ dú tōng dāng lù,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州里谁如此达尊,户庭深静最情敦。
不将尺牍通当路,却枉扁舟访杜门。
每见色温如有属,欲书心槐不能言。
从今若祭枌榆社,好配横塘两献樽。
()
情敦,尺牍,当路,扁舟,色温,如有,心槐,不能,献樽

《挽薛季益尚书》是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薛季益尚书的深深怀念和敬意。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州里谁如此达尊,
户庭深静最情敦。
不将尺牍通当路,
却枉扁舟访杜门。
每见色温如有属,
欲书心槐不能言。
从今若祭枌榆社,
好配横塘两献樽。

诗意:
这个州里谁能像薛季益尚书一样高贵?
他的家庭安静深邃,最是情谊深厚。
他不把公务往来当作交往的途径,
却白白地坐着小船去拜访杜门。
每次见到他,温和的表情仿佛有所属归,
我想向他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无法开口。
从今以后,我愿意像祭祀枌榆社一样,
在横塘与他共饮美酒。

赏析:
这首诗词是陈傅良对薛季益尚书的挽词,表达了对其的敬重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诗词中通过对薛季益尚书的描写,展示了他在地方上的崇高地位和家庭的宁静和温馨。作者以一种敬仰的态度描述了薛季益尚书不将公务往来作为交往的方式,而是亲自乘船去拜访杜门,展现出他深厚的情谊和无私的交往方式。诗词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薛季益尚书的赞美,每次见到他时,他温和的表情仿佛有所属归,使作者想要向他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但又无法开口言表。最后,作者表示从今以后,愿意像祭祀枌榆社一样,与薛季益尚书在横塘共饮美酒,表达了对他的真挚友谊和深情厚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薛季益尚书的真挚赞赏和无尽思念,展现了作者对友谊和人情之美的追求。诗词中的意象清新明快,用词简练而富有感染力,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高尚品质的崇敬。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情谊的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