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夜亡倦极

出自宋代张镃的《杂兴》,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 yè wáng juàn jí,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唐家盛词华,培本自武德。
投戈辟文馆,英士来翼翼。
访政讨典坟,分夜亡倦极
当时瀛洲目,意气宁偪仄。
言诗到李杜,骚雅并区域。
为文至韩柳,秦汉等风力。
后世不推原,第赏纸上墨。
焉知昔人心,求效非顷刻。
()
武德,英士,翼翼,典坟,倦极,意气,偪仄

《杂兴》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唐家盛词华,培本自武德。
唐朝是文化繁盛的时代,这源自于先贤们的努力。

投戈辟文馆,英士来翼翼。
投下战争的武器,走进文化殿堂,有才华的士人们纷纷前来,恭敬有加。

访政讨典坟,分夜亡倦极。
拜访政府官员,探讨经典,即使分夜劳累到极点仍然不知疲倦。

当时瀛洲目,意气宁偪仄。
那时候的人们对于国家大事保持高度关注,他们的心境坚定而不动摇。

言诗到李杜,骚雅并区域。
吟咏诗词的风气延续到了李白、杜甫时期,诗歌的形式多样,既有高雅的骚体诗,也有通俗的乐府诗。

为文至韩柳,秦汉等风力。
文人们的作品流传至今,包括韩愈、柳宗元等人的作品,还有古代的秦汉文风。

后世不推原,第赏纸上墨。
后来的世人不再推崇古人的原作,只满足于纸上的墨迹。

焉知昔人心,求效非顷刻。
怎能了解古人的心境,他们所追求的成就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

这首诗词《杂兴》通过描绘唐朝文化繁盛、士人追求学问、人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后人对古人作品的态度,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的思考。通过对历史和文学的回顾,诗词中透露出对于文化传统和学问追求的尊重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