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无蜂过曾偷采

出自宋代张镃的《卖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uī wú fēng guò céng tōu cǎ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种花千树满家林,诗思朝昏恼不禁。
担上青红要逐定,车中摇兀也教吟。
虽无蜂过曾偷采,犹恐尘飞数见侵。
应是花枝亦相望,恨无人似我知音。
()
种花,千树,无蜂,应是,花枝,相望,知音

《卖花》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卖花人的心情和境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种花千树满家林,
诗思朝昏恼不禁。
担上青红要逐定,
车中摇兀也教吟。
虽无蜂过曾偷采,
犹恐尘飞数见侵。
应是花枝亦相望,
恨无人似我知音。

诗意:
这首诗以卖花人的视角展现了他的困境和内心的苦闷。卖花人种植了成千上万棵花树,花园中花朵盛开,但他的诗意却被白天和黑夜的辛劳所困扰。他肩上担着一篮篮青花和红花,不停地寻找买主,而摇晃的车厢似乎在鼓励他吟唱。虽然他从未见过蜜蜂来采蜜,但他仍担心尘土飞扬会破坏花朵。他相信,花枝之间也会互相期望,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但他却遗憾地感叹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能成为知音。

赏析:
《卖花》通过描绘卖花人的景况,传递了一种孤独和渴望被理解的情感。诗中的卖花人面临着辛劳和挣扎,他的努力和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他心生苦闷。他对诗的追求被白天和黑夜的劳作所限制,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的思考和吟唱。他的内心渴望有人能明白他的心境,与他共享知音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卖花人的辛酸,通过对花与人的关系的探讨,表达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平凡人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