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字已漫

出自宋代刘宰的《跋赵宪唐率更千字文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ò tuō zì yǐ mà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
草非草,真非真。
柳之骨,颜之筋,欧张瘦硬可通神。
众体备,兼众美。
莫臻兴嗣书,无首亦无尾。
当年好事人,各欲徇所嗜。
割载同至定,得中固为喜。
莫将俗眼看,墨脱字已漫
当年宝匣中,什袭几岁寒。
祗今烟云披,星斗尚阑干。
麟角凤觜毋轻弃,煎膠续弦端有冀。
君不见四窗宝此不宝他,固应落笔惊风雨,走龙蛇。
()
众体

《跋赵宪唐率更千字文迹》是宋代刘宰的一首诗词。诗词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着作者对于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词中的第一句“草非草,真非真”揭示了作者对于艺术形式的质疑。这句话暗示了在艺术创作中,表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关系,艺术形式的表达并不能完全捕捉到事物的真实本质。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柳之骨和颜之筋,以及欧张瘦硬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表现手法的推崇。他认为艺术形象应该具有凝练的特点,能够达到超越现实的境界。

诗词中的“众体备,兼众美”表达了作者对于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追求。他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包含多个元素和形式,才能够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美感。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述了当年的好事人,他们各怀私欲,追求个人的利益。而真正臻于兴嗣之书的却不多见。这里作者批判了那些只追求功名利禄,而没有真正追求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人。

诗词的最后几句中,作者提到了“墨脱字已漫”,意味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衰落。过去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已经流失殆尽,作者以此来唤起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词通过表达对于艺术形式、创作手法以及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关怀。他希望人们能够重视艺术形式的表达,追求真实的内涵,并将文化传承视为一项重要的责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刘宰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