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膝上横

出自宋代赵汝鐩的《访皇甫道士》,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o tóng xī shàng hé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道人留谈话,竹院寂无声。
沽酒童来缓,题窗诗已成。
海珍纫紫菜,仙品渍黄精。
移席临檐月,焦桐膝上横
()

《访皇甫道士》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赵汝鐩拜访皇甫道士的情景,表达了对道家思想和修行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
道人留谈话,竹院寂无声。
沽酒童来缓,题窗诗已成。
海珍纫紫菜,仙品渍黄精。
移席临檐月,焦桐膝上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宁谧的场景。诗人拜访皇甫道士,在竹院中留下来与道士谈话,整个院子安静无声。沽酒童悠然而至,诗人坐在窗前已经写出了一首诗。诗中还提到海珍纫紫菜,仙品渍黄精,显示了道士的高尚品味和精致生活。最后,诗人将席子移至临近的檐下,仰望着高挂的明月,双腿横放在焦桐上,享受着宁静与安逸。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清静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和修行的向往。竹院的静谧与无声象征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道人与诗人的谈话也体现了对道教智慧的渴求。诗人坐在窗前写诗,展现了他的才情和对艺术的追求。海珍纫紫菜和仙品渍黄精则象征了高尚的品味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最后,诗人将席子移至檐下,仰望明月,展示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享受。

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传递出对道家思想和修行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