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面怯皎镜

出自宋代赵汝鐩的《有客》,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ào miàn qiè jiǎo jìng,诗句平仄:仄仄仄仄仄。
青春挽不回,白发摘不尽。
减围羞敝带,照面怯皎镜
功名知傥来,肯问终南径。
荣枯默有数,岂待盖棺定。
人世如梦幻,具眼须猛省。
毋为尘埃役,而改山林兴。
亭前富葵花,隔帘烜红影。
雨余老苞困,欲谢若未忍。
有客适过秋,对此惜芳影。
从事在青州,呼儿往三请。
()
青春,白发,皎镜,功名,南径,荣枯,盖棺

《有客》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有客

青春挽不回,白发摘不尽。
减围羞敝带,照面怯皎镜。
功名知傥来,肯问终南径。
荣枯默有数,岂待盖棺定。

人世如梦幻,具眼须猛省。
毋为尘埃役,而改山林兴。
亭前富葵花,隔帘烜红影。
雨余老苞困,欲谢若未忍。

有客适过秋,对此惜芳影。
从事在青州,呼儿往三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岁月不可挽回的感慨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诗人借自然景物和人生经历,表达了对青春、功名和荣枯的深思,以及对人生的警醒和对自然的追求。

赏析:
诗词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青春逝去和衰老的无可挽回性。诗中的"青春挽不回,白发摘不尽"一句,表达了时光不可逆转的现实,而"减围羞敝带,照面怯皎镜"则描绘了衰老带来的自卑和怯懦。诗人通过对功名和荣枯的思考,表现了对名利浮华的冷静态度,提出了对人生意义的深思。"人世如梦幻,具眼须猛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觉醒,呼唤人们应该认真面对生活并思考其中的真谛。

诗词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毋为尘埃役,而改山林兴"表达了诗人愿意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山林宁静的心境和自由的精神。"亭前富葵花,隔帘烜红影"展示了一幅富有生机和美丽的自然景象,而"雨余老苞困,欲谢若未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中生命的坚韧和执着。

最后两句"有客适过秋,对此惜芳影。从事在青州,呼儿往三请"描写了诗人与客人相逢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谊和交往的珍视和渴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从事官职的身份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青春逝去、衰老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呼唤人们要珍惜时光,思考人生的真谛,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赵汝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