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著诗翁杖履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辛弃疾)》,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gèng zhe shī wēng zhàng lǚ,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
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
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履,合作雪堂猜。
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
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
雕弓挂无用,照影落清杯。
多病关心药,小摘亲鉏菜甲,老子正须哀。
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
五云,不见,客星,闻道,琐窗,风月,诗翁,杖履,合作,留客,霖雨

《水调歌头(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辛弃疾)》是一首宋代辛弃疾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
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
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履,合作雪堂猜。
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
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
雕弓挂无用,照影落清杯。
多病关心药,小摘亲鉏菜甲,老子正须哀。
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诗意:
这首诗词是辛弃疾写给他的朋友严子文的。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思念之情,并以诗词的形式与严子文分享内心的感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身的身世境遇,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友情的思念。首句“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诗人将自己的心意寄托于云字,希望能够传达给严子文。接着,诗人描述了东风过后雁归的景象,却没有看到严子文的归来,暗示了友情的分离和思念之情。

诗中提到了“琐窗风月”,表达了作者对诗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人称诗人为“诗翁”,指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和地位。并以“合作雪堂猜”的形象描绘他们在雪堂中一起共享诗酒之乐。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到来的期待。他希望好友严子文能够在干旱的时候及时到来,带来雨水滋润大地。诗中还描绘了一些景物,如“短檠灯,长剑铗”,以及雕弓、清杯等,这些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他提到自己的多病和对药物的依赖,以及对亲人的思念。最后一句“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诗人寓意自己像雨水滋润着北窗下的竹子,而希望友人严子文能够像野人一样照料他,支持他。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真挚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诗人成功地将内心的情感与外部世界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思念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词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抒情才华和对友情的深刻思考,堪称宋代抒情诗的经典之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