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相忆话绸缪

出自宋代刘黻的《寄社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ū dēng xiāng yì huà chóu móu,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暗壁寒螀聚夜愁,孤灯相忆话绸缪
雁来不接西风字,又见黄花老却秋。
()
夜愁,绸缪,不接,西风,又见

《寄社中》是宋代诗人刘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社中

夜晚寒冷,暗壁上聚集着螀蝉,引起我的忧愁。我孤独地坐在灯前,与你思念之情相互交谈。迁徙的雁儿却不带来消息,西风中的字迹依然无法达到你手中。我再次见到黄花凋落,意味着秋天的老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寂寞的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愁思,表达了对远离社交圈的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暗壁寒螀聚夜愁"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壁上的螀蝉在夜晚聚集的景象,寓意着孤独与忧愁。"孤灯相忆话绸缪"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与友人思念相互倾诉的情感。

诗中的"雁来不接西风字,又见黄花老却秋"是表达诗人对友人音讯缺乏的失望之情。雁儿一直没有带来友人的消息,西风中的字迹也无法传达到友人的手中,加深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隔阂。"又见黄花老却秋"则是以花谢为象征,映射出秋天老去的意象,表达了时光流转、岁月无情的哀怨之情。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物和意象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传递出深沉的离愁别绪。刘黻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把内心的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孤独、思念和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