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出金石

出自明代张羽的《杂言(十一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āo gē chū jīn shí,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抱拙衡门下,久已忘鸣琴。
凝尘翳其徽,弦绝调亦沉。
时还置我膝,命酒聊自斟。
高歌出金石,拂拭趣已深。
酣来枕之卧,冥此千古心。
吾亦忘吾形,何事待知音。
()

《杂言(十一首)》是明代张羽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抱拙衡门下,
久已忘鸣琴。
凝尘翳其徽,
弦绝调亦沉。
时还置我膝,
命酒聊自斟。
高歌出金石,
拂拭趣已深。
酣来枕之卧,
冥此千古心。
吾亦忘吾形,
何事待知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抱拙于衡门下的人,他已经很久没有弹奏琴声了。琴弦上沉积了厚厚的尘埃,琴弦也早已断裂,音调也消逝无踪。然而,在某个时刻,他重新将琴置于膝上,自斟自饮,高歌着离开尘世的曲调,舒展自己内心深处的兴趣和情趣。他醉卧在琴上,心灵沉浸在千古的宁静之中。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形象,只等待与知音相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内心状态和情感体验。诗人以寥寥数语,传达出琴声沉寂之后音乐家内心的追求和对音乐的热爱。诗中的"抱拙衡门下"意味着作者谦逊地抱着琴坐在衡门下,表达出他对音乐的虔诚和谦卑。"命酒聊自斟"表现出他独自饮酒,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自我陶醉。"高歌出金石"和"拂拭趣已深"揭示了他在音乐中找到了身心愉悦和真实的自我。最后的两句"吾亦忘吾形,何事待知音"表达了作者对真正懂得欣赏他音乐的知音的期待,强调了音乐家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和赏识的情感。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音乐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懂得欣赏音乐的人的渴望。它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音乐家对音乐的热爱,引发读者对音乐和艺术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羽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张羽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