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槎万里归

出自宋代孔武仲的《净因院赴浴》,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g chá wàn lǐ gu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汉客疲江海,乘槎万里归
重寻象王舍,一浣洛城衣。
坏壁凝香霭,明轩泛暮晖。
红尘不相贷,归路骤骖騑。
()
乘槎,象王,城衣,坏壁,红尘,相贷,归路

《净因院赴浴》是宋代孔武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汉族游客疲惫地穿越江海,乘坐船只行过万里归途的情景。他在回程途中,特地前往象王寺,重新探寻那座庙宇的奇妙之处。接着,他到洛阳城洗涤了身上的尘垢。当他回到住处的时候,壁上的香气令人陶醉,明亮的房间中泛着夕阳的余晖。最后,诗人表达了红尘中的烦恼与归家路上骖騑紧驰的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汉族游客远行归途中的心境和感受。诗人通过描绘汉客疲倦的旅途,以及他在回程路上寻找清净的象王寺和洛阳城的洗浴,展示了一种对家乡、对红尘世界的思念和追求。诗人通过反复使用象王寺、洛阳城等地的景物和气氛,以及描述红尘中的烦恼和回归路上的急速行进,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归属感和对家园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意境清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红尘世界中的困惑和无奈。通过描绘旅途中的疲劳、对象王寺和洛阳城的追寻,以及回归路上的紧迫感,诗人将人物的情感与大自然的景物相融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旅途的辛劳和回归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家乡和红尘世界的矛盾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疲倦和对回归本真的向往。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旅途的辛劳和对家的思念,体味到红尘世界的纷扰与归家的渴望,从而引发对生命旅程的思考和对内心归宿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