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有余清

出自宋代孔武仲的《白公草堂》,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wù yǒu yú qī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达士因忘世,非求高尚名。
林泉得佳处,风物有余清
贝锦伤才舌,浮云寄宦情。
诗才今古备,性理死生明。
莲沼秋芳合,香山晚翠横。
黄芦绕官舍,不复念青城。
()
忘世,高尚,佳处,风物,浮云,诗才,翠横,官舍

《白公草堂》是宋代孔武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达士忘却尘世,不追求高尚名誉的心态。通过描绘宁静的林泉之景和清新的自然风物,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环境的赞美和追求简朴的生活态度。诗中还提到贝锦伤才舌,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被限制和束缚的痛感,同时也抒发了对于宦官生活的厌倦和寄托于浮云般的仕途情愫。

这首诗词的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白公草堂》

达士因忘世,非求高尚名。
林泉得佳处,风物有余清。
贝锦伤才舌,浮云寄宦情。
诗才今古备,性理死生明。
莲沼秋芳合,香山晚翠横。
黄芦绕官舍,不复念青城。

译文:
白公的草堂,达士因为忘却了尘世,不再追求高尚的名望。
在这美丽的林泉之地,风景宜人,清新宜人。
贝锦伤害了才华之舌,浮云寄托了仕途的情愫。
诗才既超越古今,性理使生死之道明晰。
莲花和池塘在秋天的芬芳中相融,香山在傍晚的翠绿中横亘。
黄芦环绕在官舍周围,不再怀念青城的风光。

诗意和赏析:
《白公草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返璞归真、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达士因为忘却尘世,不再追求名利,而是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林泉之地的美丽与清新,与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相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境界。

诗中提到的贝锦伤才舌,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受限制和束缚的痛感。这种束缚可能来自于社会的约束和限制,使得诗人无法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浮云寄宦情,则抒发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虚无飘渺的仕途追求的思考。

诗人认为自己的诗才凌驾于古今之上,具备了洞察生死和探究性理的能力。这种对于诗才的自信和自豪,展示了诗人的自我价值感和对于艺术创作的坚持。

最后,诗中出现的莲沼、香山和黄芦等景物,增添了自然的色彩和生动感。莲沼与秋芳相合,香山的晚翠横亘,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而黄芦绕官舍,不再念及青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开繁华都市、官场纷争的选择,追求宁静与自由的心境。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简朴、自由与内心宁静的诗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