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徙惊转瞩

出自宋代陈文蔚的《和余方叔病中见寄》,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iú xǐ jīng zhuǎn zhǔ,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我说病闭门,机间了无触。
故人送诗来,绸缪写心曲。
胡乃稽报章,悼往牵服属。
天理循自然,非敢故羁束。
人生寿天定,心要无愧恧。
逞欲千乘危,安分一瓢足。
范睢倾穰侯,郦寄卖吕禄。
何如北窗卧,酒熟巾自漉。
况有圣贤书,可洗昏花目。
一任岁月驶,流徙惊转瞩
安知疾疢馀,非以石攻玉。
()
故人,绸缪,心曲,报章,天理,自然,羁束

《和余方叔病中见寄》是宋代陈文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说病闭门,机间了无触。
故人送诗来,绸缪写心曲。
胡乃稽报章,悼往牵服属。
天理循自然,非敢故羁束。

人生寿天定,心要无愧恧。
逞欲千乘危,安分一瓢足。
范睢倾穰侯,郦寄卖吕禄。
何如北窗卧,酒熟巾自漉。

况有圣贤书,可洗昏花目。
一任岁月驶,流徙惊转瞩。
安知疾疢馀,非以石攻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陈文蔚病中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称自己因病而闭门不出,生活在机关之中,与外界失去了接触。然而,故人送来了一首诗,用丝绸精心包装着,书写着内心的情感。

接着,作者提到胡乃稽,胡是指胡应麟,乃稽是胡应麟的字。胡应麟是陈文蔚的朋友,他收到了陈文蔚的诗稿并将其发表在报章上,表示对已逝的人表示哀悼和致敬。陈文蔚认为天理是遵循自然的,不敢刻意束缚。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他认为人的寿命是天定的,我们应该保持心中无愧无悔的态度。他警告说,贪欲会导致风险和危险,而安分守己、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是满足的。范睢、穰侯、郦寄、吕禄都是历史典故中的人物,他们追求权势和财富,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和悲剧。陈文蔚以此来反衬自己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提到了北窗卧,意味着他安静地躺在北窗下休息,享受着自己酿制的酒。这里的北窗意味着清静之地,酒熟巾自漉则表达了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心态。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提到圣贤书,指的是经典典籍,他认为读书可以洗涤眼目中的迷糊和浮躁,使人心境更加明朗。他表示任由岁月流转,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专注于自己的修养和追求。他说安知疾疢馀,非以石攻玉,意味着他并不疾恶如仇,不用粗暴的手段去对付坏人。

整首诗词展示了陈文蔚在病中对生活和人生的深思熟虑。他以平和、淡泊的心态看待人生,提倡安分和满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他强调天理循自然,反对过度束缚和贪欲的追求。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比喻,他对权势和财富的追逐持否定态度,而更加推崇内心的安宁和修养。最后,他提到读书可以洗涤心灵,使人心境更加清明。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安逸自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陈文蔚朗读
()